【台北展覽】走進第二屆《香港人權作品展》——紅牆內的呼吸
【台北展覽】走進第二屆《香港人權作品展》——紅牆內的呼吸
一座城市的集體失聲。

撰文、拍攝/療寮生活館 T編
人說藝術是時代的鏡子,那這面鏡,映出的不只是一代人的容顏,還有一座城市失聲的過程。
近日走進第二屆《香港人權作品展》(現於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出),彷彿穿越兩場歷史的回聲,一邊是台灣白色恐怖的幽影,另一邊,是香港紅霧籠罩下的殘響,把曾經被壓抑的聲音拉回當代觀者的耳邊。

穿梭紙棚隧道
第二屆《香港人權作品展》展出由多個國家甚至香港監獄內收集到的藝術作品。展場中央以紙管搭建,呼應香港的在地意象,如同香港街頭常見的「搭棚」,讓人聯想到工地與臨時搭建的空間——一種不安定的生存狀態。
紙管所構成的拱型空間,既像是一個屋舍,但假若低頭看地板上一條條的光影,卻更感覺像是牢籠,讓人在其中游移——現在的香港,是家的想像,還是禁錮的形象?這種模糊性,恰恰是展覽想說的:當自由變成囚籠中的微光,我們該如何安放希望?

無處不在的紅
展場內的窗戶上貼有紅色玻璃紙,讓自然光灑落時,整個空間籠罩在強烈的紅光之中,營造出一種壓迫的氛圍。此次展覽 策展人黃國才 以「紅」作為視覺核心:牆是紅的、窗是紅的、光影落地也是紅的。這不只是設計,而是一種視覺與情緒的疊加,一種對紅色權力的指涉與抵抗。
紅色,在文化語境下常常用來象徵警告、熱情、革命,也代表血與監控。這場展覽,彷彿是一次沉浸式的歷史傷口探索——在紅光的籠罩下,每件作品不只是藝術,更是一則則「被禁言的新聞」,在此重新發聲。它既是歷史的書頁,也是對未來的提問。

信紙上的畫作
在囚藝術家的畫作與書信,是展覽最動人的部分。他們用僅有的色鉛筆、原子筆,甚至牙膏染料,一筆筆畫出牆內的世界與牆外的想望。正如聖女貞德在獄中以炭灰寫下祈禱,這些創作是一種活著的證明,也是一場與遺忘對抗的搏鬥。一封封信件不僅記錄心靈風暴,也成為抵抗遺忘的微光。

展品部分有來自專業藝術家的創作,也有來自正在服刑的政治犯的作品。藝術家的作品展現出各自獨特的詮釋與技法,巧妙地融入對香港人權議題的回應。而政治犯的作品,雖然多數並無專業訓練,卻以直白而真摯的筆觸表達內心情感,反而更能觸動人心。那些畫作或文字裡的渴望、痛苦與堅持,反映出一種不被打壓的生命力。

有些畫作甚至來自牢中藏匿的紙張與筆墨,其誕生的條件,是在監視器與懲罰之間奮力求存的「邊界創作」。它們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種政治動作。那是一種在鉗口令之下,對存在的堅持;在無聲世界裡,對記錄的執念。

藍天白雲 一切如常?
甫登上三樓,會先看到展覽中的一系列攝影作品,驟眼看來是「藍天白雲」的氣象紀錄,相片下方卻標註著「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東環路,2019/12/11」等拍攝地點。這些「雲」,原來都是曾經在香港各地升起的「煙霧」,教人聯想到一段段刺鼻的記憶。

徐徐步入展場,觀者會不期然聽到一首首古典樂,那是 Ricker Choi 的《香港狂想曲》,他承襲蕭邦與李斯特,揉合香港五首抗爭旋律,以不協和音象徵壓迫加劇,結尾加入全球抗爭影像,像是說:「香港的傷口,是世界的鏡面。」此作之所以動人,不僅在於技藝,而在於他將「浪漫主義」重新定義為「勇敢見證時代的情緒力量」。每一個跳動的音符,不只是旋律,更是記憶的震盪。

年僅12歲的台灣小學生高唯恪以〈請不要緊盯著我〉畫出數位極權的視線壓力,讓人想起奧威爾筆下《一九八四》的老大哥。而藝術家 Fly 用一顆逐漸褪色的《蘋果日報》紙雕提醒我們:記憶若不被喚起,終將被時間稀釋。這樣的隱喻方式,如同村上春樹小說中那些靜靜放置的物品,看似不起眼,卻飽含寓意。

/ 台灣觀眾的觀展筆記 /
【編按:小編T趁著清明節假期參觀了第二屆香港人權作品展,以下是他的記錄】
有兩件作品最令我印象深刻。
一件是在窗邊整齊排列的信件,有的是獄中人寫給家人或朋友的,有的是外界寫給被囚者的。當我一封封翻閱時,內心湧上一股強烈的帶入感,彷彿我自己的親人正在經歷這一切。尤其在看到第二封信時,筆跡突然改變,讓我瞬間意識到,這些信件並非出自單一個體,而是來自許多、許多被囚禁的人——這樣的數量讓人震驚,也更加凸顯出那股不願沉默的發聲渴望。

另一件作品則是一整面排列整齊的藍天白雲照片。初看之下,以為是象徵自由的天空,是從獄中仰望的希望風景;但細看標註才發現,這些竟是示威現場中,催淚彈釋放後的煙霧。原本混亂、恐懼、痛苦的景象被抹去,只留下美化後的白雲。當我意識到這點時,那種被壓迫與自我欺騙的感受立刻湧現——我們多麼習慣以美化的方式,來包裹那些難以直視的苦難。
這場展覽讓T編深切體會到藝術不只是表達,更是一種抵抗與記憶的形式。它提醒我們,不該遺忘,也不該麻木。人權不是遙遠的議題,而是每一個人每天都可能失去的自由。

總結:我們都在歷史洪流之中
在紅色光影中,彷彿能聽見歷史的腳步聲踩過紙上鋪成的長路。這場展覽不止於回顧,更提醒身處台灣的觀者,當我們身處民主社會,能自由書寫、創作、發聲,就應該知道這樣的權利從來都不保證永恆。
若你有機會來到台北,請給自己一個午後,走進這座紅色紙屋,讀一封信,看一幅畫,聽一次未完的旋律。歷史從不曾靜止,也從不單向。它總是從一段手寫字、一道傷痕、一場展覽中滲出,在我們毫無防備的瞬間提醒:你我,亦在歷史之中。
願我們每一次的凝視,都是一次無聲的聲援。
📍 你對這個展覽有什麼看法?歡迎留言分享!


📍《香港人權作品展》
地點:二二八國家紀念館(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)
展期: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
#香港人權展 #自由 #人權 #民主 #記憶 #拒絕遺忘 #紅線下的藝術 #二二八紀念館

